news

企业资讯




说起“安茶”,很少人熟知,算是个小众茶,当年还差点失传。


安茶或称“六安茶”,很多人以为像六安瓜片一样,产于安徽的六安市,实际上这茶却是祁门当地的黑茶。

小小竹篓里茶到底是什么茶?让我们细细说来。




安茶历史 - 何以被誉为”圣茶“


1983年,香港茶叶发展基金会的关奋发老先生为寻访安茶,从香港写信并专程寄了篓老安茶过来。在香港广东一带,海边渔民喝海水后腹胀,把茶叶放在炉子上煮一煮,喝一碗,病就好了。


百年前,岭南的医生曾以安茶入药,治好了广东一带流行的瘟疫。因为安茶的药效,所以被人们称为“圣茶”,但此茶久已湮没,存世仅有少量的老茶。关奋发老人来信,希望茶区能再现半个世纪前的茶香。



只是那时,大家对安茶已经太陌生了,整个祁门没有一片茶园用于生产安茶。


当人们看到早期的茶叶与斑驳的茶票,以为只是一种粗老的茶,凭想象收了些下脚料来做安茶,却怎么也做不出安茶的味道来。



但总有为了一杯好茶不放弃追寻的人。

1988年,关奋发老先生第二次来信联系生产安茶。这一次担任芦溪乡企业办汪镇响先生也开始关注了并尝试更好的安茶制作。

1989年、1990年,通过拜访早期孙义顺茶号的传人汪寿康老人,并不断拜访其他几位建在的老师傅。特地使用了祁门的槠叶种,采用雨前上等贡尖,一等嫩芽,让老人回顾安茶工艺更细节的技术,并亲自指导生产。这一次,安茶很好喝。

1992年,有了江南春茶厂,安茶复出成功。

1998年,注册”孙义顺“商标。但安茶还是太小众,并没有太大的市场。直到”非典“的爆发

2003年,非典期间,在广东当地,安茶被当作药方,市场由此突破。


安茶工艺 - 独特的”日晒夜露“


被誉为”圣茶“的安茶其祛湿解毒之效在东南亚一带为人称道。


安茶有着极为独特的“日晒夜露”工艺——白天晒太阳晚上吸收露水,或因“汲日月精华”之义,使它与众不同。



很多人喝到安茶,弄不懂这是什么茶类,像岩茶又像黑茶,又像绿茶。这是因为安茶的工艺太复杂,太讲究。


除了日晒夜露,安茶在制作工艺中还需要多道炭火烘焙,这工艺像极了传统的乌龙茶。安茶的前期炒青工艺使它像绿茶;其后期的蒸压与存储发酵,喝起来的滋味红浓醇陈,带着特殊的粽叶炭火香,故又似黑茶。



安茶采制,非常讲究,采摘时间有严格规定。据说,制作上品安茶,必须在谷雨前后不超过10天左右的这段时间内。鲜叶一般标准为:1芽2叶、1芽3叶或对夹叶。

制作分初制和精制两部分,初制分晒青、杀青、揉捻、干燥4道工序。初制一般由茶农手工操作,然后将毛茶售与茶号精制。

精制主要有筛分、撼簸、拣剔、复烘、装篓成型5道工序,其中的筛分就很讲究,需要用9套竹筛按顺序筛分,茶叶被分为1至9个分号茶,可见安茶制作的精细。


成品安茶一般分为4个等级:特贡、贡尖、毛尖、一级。与一般茶叶不同,安茶刚制成时不直接饮用,还需陈化,储存数月,甚至2至3年,更久。

陈而不腐,陈而不烂,越陈越香。茶品油光十足,紧结不松散,黑亮香醇陈味足,汤色红琥珀色,入口略苦爽口有回甘,香气富郁,苦而生津六泡之后水转甜,


简而言之:安茶是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后期半发酵紧压的传统工艺茶,用箬叶、竹篓包装,不仅是饮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此之外,安茶因越陈越好,所以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安茶 - 平安顺遂


茶本来叫徽茶,人们觉得不容易叫,就改叫安茶,又因为有安五脏六腑的作用,故又称“六安茶”。


“孙义顺”中的”义顺“,也是希望做生意合作讲“义气”,求“顺利”。



在孙义顺茶厂,汪镇响老先生以简易的飘逸杯来冲泡安茶,竟也是甜美的滋味。泡安茶,人们都要特地加上一片茶篓内的粽叶,说这样子才更有味道。


红浓的茶汤,清甜而又带着粽叶香,喝很多都不会觉得难受。喝到陈化经年的安茶,更觉得醇滑入口,心绪也变得平和起来。


2007年,我们也与孙义顺安茶厂合作。至今,喝过安茶的人,无不爱上这一口陈香。



年前影响世界的安茶,从1937年日军侵华、水路停运导致停产,消失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如今重新面世,带来了压在茶箱里的一抹陈香。


*部分图片和介绍源自2016年3月《茶道》杂志